大规模职业装定制是建立在客户大规模消费定制服装的基础之上。那么,将来有足够多的客户来选择职业装定制吗?
内参君近日接触到行业的一些软件服务商、解决方案提供商。相比定制店主,他们不身处定制一线,对行业也没有深入的理解。他们都会有一个疑问:大家都在期盼的大规模定制是不是真需求?也就是说:将来有那么多的消费者选择定制吗?
为了避免读者产生歧义,本文谈到的定制都属于MTM工业化定制,选择传统定制的消费者是有限的,未来的市场增量主要来自于工业化定制的潜力。
在讨论这个话题前,内参君想谈一下电影行业。
从2010年开始,中国内地电影都在以令人咋舌的速度腾飞。连续5年,电影票房都保持在40%以上的增速。2015年,票房达到440亿。业界当时乐观预测2016年票房将达到600亿。但现在离2017年只要12天了,国内票房才刚刚超过400亿元没多久,能够与去年持平就不错了。
业内人士在讨论原因时,多会提到消费者审美疲劳、电影作品内容品质不够,还有前两年盛行的9.9元观影超低价,透支了这个市场。
电影行业在几年间,经历了从飞速发展,到震荡式调整,整个行业正在开始准备过冬。
在内参君看来,定制行业也有与电影行业相似的特征:投资者和从业者蜂拥而入,店铺数目快速增加,但是现在的行业中,迷茫的从业者也非常多。毕竟,市场并未如期井喷。
要容纳越来越多的资本和从业者,实际是需要定制市场的容量也实现同级的增长。可以打个比方:当定制店的数目一年增长50%时,定制市场的容量是否也实现了同级的增长呢?
据内参君与MTM工厂交流他们的年产量时,会发现定制订单的增量虽然是存在,但还是有限的。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从业者感觉生意难做的原因:僧多了, 粥并未多起来。并且订单都开始往一些口碑好的店集中,一些粗放经营的店铺生意愈来愈难做。
不管如何,要定制行业的日子都好过起来,最关键和彻底的解决方案还是定制行业提供的产品,要能够吸引足够多的新客户入场,不能大家都去瓜分老客户。
那么,消费者要从成衣转向定制,会要经历一个怎么样的心理过程呢?比如一个原来习惯买雅戈尔成品西服的客户,他要选择定制,定制行业要推出什么样的产品才能打动他呢?
1交货的快速化
一套西服要20天至一个月才可以拿到,是绝对不会大规模普及的。这超出了很多客户的忍耐极限。那么,多久是合适的?这需要从业者去尝试才可以知道。
现在有衬衫工厂已经把自己的交期定在了2个小时,内参君还未确认过这种流程下的衣服品质是否可靠。但是这种把交期往短里做是正确的努力方向。
我觉得:未来的西服交期都要往1个星期来靠拢,衬衫交期会在3天左右。注意:是定制店的交期。这样可能才会有撬动市场的可能。
2订单进程的可视化
作为客户而言,我的衣服到什么进度了?能随时通过手机、电脑查么?有短信或者微信通知吗?这些在京东、天猫已经习以为常的订单流程,什么时候可以在定制行业实现呢?
3尺寸数据的衍生使用
定制店掌握了客户非常重要的一个数据:身材尺寸。结合这些尺寸,其实可以做很多的文章。比如你可以在不同的季节,推送符合客户体型的各种颜色、各种类型和款式的应季衣服给他。
现在都在讲全品类定制,实际客户定过一次西服或者衬衫后,可以衍生出来羊绒衫、牛仔裤等其他类型需求。定制从业者会高品质地做这些事么?
这种体验是在成衣里买不到的。
4品质的超出预期化
说一千道一万,品质是打动客户的终极武器。所以当选择优质供应链加工合作的定制店越来越多,也更能保证最后出品的衣服品质。
但是实际现在加工费也是偏高的。理想的状况是定制订单往优质工厂集中,提高效率,降低成本,把供应链的成本降下来。那样,留给定制店一线的利润空间也会更大一些。
努力不一定有收获,但不努力肯定没有收获。适用于定制行业也是一样的。如果定制行业在各个环节的效率得不到提升,从业者的素质和思维仍然驻足不前。那么,大规模定制将来也只是一场空。
毕竟:海量的消费者只为优质的用户体验买单。
全国服务热线:15691787797
手 机:15691787797/13259922905 (康经理)
邮 箱:2832804388@qq.com
地 址: 西安市未央区三桥新街中建MAX三楼309室